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大宋文豪 >
        而《学记》‘博喻’、‘为师’者,乃言教化之术,师者欲传道授业解惑,必先‘取法于人’,虚心体察受教者之资禀美恶、进学难易,方能因材施教、广譬博喻。

        故二者非抵牾,实各有所指——为君重立范,当‘不闻取人’;为师重施教,贵‘能博喻’而‘取法于人’。

        君道如北辰居所众星拱,师道如江河奔流润泽万物,其‘取法’之道,一自上而下立极,一自下而上体察,殊途而同归乎‘教化’之本。”

        时间悄然流逝,太阳逐渐升高,阳光透过敞开的考棚口斜射进来,在案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因为考场本身就不大,考棚分布极为密集,所以在聚集了这么多考生、监考人员、辅助人员之后,空气开始变得非常闷热。

        甚至,还传来了一些难闻的便溺气味。

        随着温度上升,陆北顾的额头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浑然不觉,全部心神都沉浸在经义的汪洋中,引经据典,条分缕析,力求每一句都切中肯綮,每一字都经得起推敲。

        而《春秋》的墨义题目里,又好巧不巧地出现了那只县试曾经出现过的“劳什子鸟”。

        “昭公二十五年《春秋》书:‘有鸲鹆来巢。’《公羊传》谓:‘非中国之禽也,宜穴又巢。’何休注:‘权臣欲自下居上之象。’《左传》则引师己之言,谓‘鸲鹆鸲鹆,往歌来哭’,预言昭公出奔。试析二传灾异说之异同,并论其与史事之关联。”

        不过县试相比,州试的题目难度显然升级了。

        而陆北顾此时想起了在藏书楼四层研读看到某州某年的冷僻墨义题,其中就有涉及《公羊》灾异说的讨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