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个穿着体面、但眉宇间带着几分愁容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手里抱着个锦盒。

        “老板,麻烦您给瞧瞧这个。”男人打开锦盒,里面是一尊尺把高的铜佛像,做工精细,包浆厚实,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陈墨白没上手,先是习惯性地凝神“观气”。一看之下,心里却“咯噔”一下。

        这尊佛像的“气”非常奇怪。整体看去,确实有一股沉稳古老的韵味,说明主体是老的。但在佛像的底座和背部几个不起眼的地方,却缠绕着几丝极其微弱、但明显不同的“气”,这些气显得“新”、“锐”,甚至带着点…化学品的刺鼻感(这是他观气结合想象得出的综合感受)?

        这感觉,就像一件老衣服上打了几个新补丁,虽然补丁颜色接近,但针脚和布料的感觉截然不同。

        “先生,这佛像请来有些年头了吧?”陈墨白一边客气地问,一边戴上手套,准备上手验证。观气毕竟还粗浅,最终还得靠“触灵”定论。

        “是啊,祖上传下来的,一直供着。最近家里遇到点事,急需用钱,只好…”男人叹了口气。

        陈墨白点点头,手指轻轻触摸佛像主体。一股平和、醇厚的信仰之力传来,确是明清老物无疑。但当他的指尖滑到底座一处细微的接缝和背部几处鎏金脱落处时,那熟悉的、现代工具的震动感和化学药剂的气息瞬间涌入脑海!

        果然!这是一尊“插头货”!即佛像主体是老的,但原本的底座可能残损了,或者为了抬高价值,被人后配了更精美的底座(也是老的,但非原配),并在背部破损处进行了化学做旧和补鎏金!这种手法非常隐蔽,极易打眼。

        陈墨白心中了然,放下佛像,对那男人说:“先生,这佛像主体是开门的明清东西,不错。不过…这底座和背部的几处修补,是后来做的,您知道吗?”

        男人一脸茫然:“修补?不会吧?从来没动过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