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大宋文豪 >
        在欧阳修有意的引导下,它不再仅仅是一篇优秀的考卷,更成为了一个标杆,一面旗帜,清晰地昭示了欧阳修所欲提倡的“平实畅达、明理载道”的新文风应为何种模样。

        “诸公既已见此明珠,岂忍再令鱼目混珠?黜落‘太学体’非吾一意孤行,实乃为国选材、正文风之必然!吾等身为考官,职责所在,便是要让这般真才实学之士脱颖而出,而令那些虚浮险怪、败坏风气之作无处遁形!”

        欧阳修环视众人,见时机已然成熟,沉声道.

        “吾主考此科,非为标新立异,更非与太学为敌,乃是要借这抡才大典,向天下士子昭示文章之道贵在明理载道、贵在平实畅达、贵在言之有物,非以奇僻诡谲之词句哗众取宠.总而言之,吾就是要借此一榜,一扫当下文坛之颓靡矫饰之风!纵有非议,纵有阻力,吾一肩担之!此心此志,天地可鉴!”

        欧阳修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堂内回荡。

        炭火“噼里啪啦”地轻声作响,光线映照着众位考官神色各异的面孔,有深以为然的,有陷入沉思的,更有不以为然的。

        梅尧臣看着老友坚毅的神色,轻轻叹了口气。

        他深知欧阳修此举的份量,更明白这背后那份“敢为天下先”的担当。

        梅尧臣起身环顾四周,跟着表态道:“诸公,我等身为判卷官,判卷的目的是去芜存菁、为国取才,而非为其他。”

        既然欧阳修承诺了由他来承担一切责任,点检试卷官梅尧臣也把话说到了这份上,他们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继续开始辛苦批卷。

        又过了二十几天,这些天贡院之内,烛火日日常明至深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