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诗稿,陆北顾并未停顿,检查之后誊写在了答卷上,随后小心置于一旁晾干墨迹。
紧接着,下面就是赋题。
“《圣人御极以德化民赋》,以‘圣德昭彰,民风丕变’为韵。”
律赋跟普通的赋不一样,需严格遵循限定的八个韵脚字,讲究骈俪对仗,铺陈圣德教化,本身难度就很高,而这篇赋偏偏题目极为宏大,直指帝王仁政教化的核心,立意就必须高远堂皇。
更要命的是那八个限韵字——“圣、德、昭、彰、民、风、丕、变”。
这八个字不仅规定了韵脚,更在某种程度上限定了文章的结构层次和铺陈方向,考生必须将这八个字按顺序嵌入赋文的押韵位置,同时保证赋文本身骈俪工整、辞藻典雅、说理透辟、层层递进,最终落脚于“民风丕变”的盛世图景。
说实话,这道赋题难度之大,足以让许多饱学之士也为之蹙额。
他甚至能感觉到,考场里的气氛开始变得极为凝重。
看着赋题,陆北顾也陷入了漫长的思考。
“立意须紧扣‘德化’二字。”
陆北顾摒弃了单纯歌功颂德的浅薄,思绪联想到了典籍,他想到了《尚书》的“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想到了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的譬喻,想到了孟子“以德行仁者王”的论断,更想到了当朝“庆历新政”虽已沉寂,但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倡导的“厚农桑”等主张,其核心仍是“德政”的实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