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苏轼案前的荔枝壳便已堆成一座小小的山,他犹自意犹未尽地舔了舔指尖,叹道:“可惜太少,若有机会,定要去泸州吃个痛快!”
眼见没几下这点荔枝就都被苏轼吃了,苏辙无奈摇头道:“你这般吃法,怕是明日要上火。”
“怕什么?”苏轼大笑着,“便是喉咙冒烟,我也甘之如饴!”
吃痛快了,苏轼才想起来问弟弟:“这次四州迎新雅集,可拿第一了?”
“未曾拿第一,只拿了第二。”
“哦?”
茶水注入盏中的泠泠声忽然一滞。
苏轼闻言眉头微挑,问道:“第二?输给谁了?”
“泸州合江县陆北顾。”苏辙使劲儿掸了掸襕衫上脏了吧唧的灰尘,“此人作得《六国论》,从制度兴废立论,连白沙先生都青眼有加。”
“比之父亲《六国论》如何?”
苏辙刚要开口,忽见兄长的神情,便转了口风:“各有千秋吧,他论秦制如湍流覆舟之喻,倒是挺深刻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