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纷纷讨论“赂秦”或“抗秦”之时,他选择了一个鲜有人提及的角度——制度!
其中一位老儒先开口道:“此文以‘制’为眼,开篇如龙,所谓‘秦民见战如贾人遇市’之喻相当贴切,尽显商君法之机枢。至于中篇,尤妙在‘湍流覆舟’一论,将王翦求田、白起坑卒诸事串作珠链,照见秦军功制崩坏之必然。”
“而后篇观‘戍卒叛而郡县散’,念及开篇铺陈军功之利,方才如见秦卒争赴疆场,却陡闻阿房焦土之息,实在是令人不得不精警于‘裂旧制则锐,守旧法则僵’,如此结尾可谓洪钟大吕矣!”
“陆北顾此文虽文采斐然,但论调偏激。”
有位先生拧着眉头说道。
实际上,哪怕心中不喜,他也不好说陆北顾这篇文章文采不好。
因为“可载舟于激险,必覆舟于平川”以及“六国在,则首级可索于外;天下定,则祸患反生于内”这种文字质感极佳且气势极为磅礴的句子,都是明摆在眼前的。
不管多不要脸的人,都没法睁着眼睛说瞎话。
所以,只能从论调来攻击。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此乃自西汉贾谊《过秦论》开始便有的公论他却另辟蹊径,大谈制度之弊,甚至隐约推崇秦制,未免有哗众取宠之嫌。”
马上有人反驳道:“此言差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