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公二年‘晋赵盾弑其君夷獳’,《左传》载董狐‘书法不隐’,何以谓之‘古之良史’?”
根据《春秋左传正义》陆北顾不假思索地写下了“董狐据法直书‘赵盾弑君’,虽盾实未亲弑,然亡不越境,反不讨贼,责在卿相。孔子称其‘直’,良史之体也。”
墨义里面关于《春秋》部分的最后一道题,按照惯例,还是《公羊传》的内容,不过考的有点冷门。
“昭公二十五年‘鸲鹆来巢’,何休注《公羊》谓‘非中国之禽’,其灾异之说若何?”
——鸲鹆是啥来着?
有这种反应,说明经过了之前的高强度思考,这时候陆北顾的脑力其实已经有些消耗了,不如刚开始的时候敏锐。
不过他也就愣了一刹那,随后就想了起来。
“鸲鹆,夷狄之鸟,穴居而巢处。今来巢中国,乃阴居阳位之象,何休以为昭公微弱,权臣擅政,亡国之徵。”
答完《春秋》部分,简单回顾了一下,陆北顾长长地舒了口气。
要说拿满分,那肯定得看阅卷官怎么判,但即便不是满分,也八九不离十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