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张硕:问题,就出在这里!
CP破坏。
这个名字与李政道、杨震宁密切相关,他们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认为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存在“镜像”空间反射不对称性,并以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此基础上,物理学界总结出了“CP破坏”。
1964年,詹姆斯-克罗宁和瓦尔-菲奇提供了明显的CP对称也被破坏的迹象,为此,他们于198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学界一直追逐于宇宙的形成问题。
普遍的理论认为,在发生大爆炸之后,宇宙迅速膨胀、冷却,大量正反粒子彼此结合、湮没。
然而,正反粒子在结合湮没的过程中,行为出现了一些不同。
每十亿个正反粒子湮没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个正物质粒子被留了下来,并最终组成了当今宇宙中所有的物质。
所以“CP破坏”,又可以理解为正粒子和反粒子衰变过程不一样的现象。
这是非常重要的研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