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怎么看着那么像《鉴古心经》里练气的法门?但更粗浅,更像…笔记草稿?

        他又拿起一张包装纸,背面画着各种玉器的形状,旁边标注着:“和田仔料,气感温润如肥脂…”“俄料干涩,虽白无神…”“岫岩玉气杂,多有黑点阻滞…”这又像是《斫玉录》的补充?

        他的呼吸渐渐急促起来,快速翻阅着这些散页。里面的内容极其庞杂零碎:有记录各种不同材质古董(铜、瓷、玉、木、书画)所带“气感”差异的;有描述如何通过调整呼吸和意念来增强或减弱感知强度的;有记载遇到各种“异常气感”(如血煞气、墓葬阴气、诅咒怨念等)时该如何应对化解的;甚至还有几页像是在研究不同古物之间的“气”能否相互影响、共鸣…

        这根本就是一个前人的修炼笔记!而且看起来,笔记的主人也在摸索阶段,记录的都是最原始的感受和猜想,很多地方还打着问号,写着“待验证”、“此法凶险,慎用!”。

        陈墨白看得如痴如醉,许多他自己在练习《鉴古心经》时遇到的困惑和模糊感受,在这本笔记里都找到了质朴而直接的描述和印证!这就像是得到了一位先行者的实验记录,虽然粗糙,却极其宝贵!

        他翻到最后一页,那是一张相对完整些的毛边纸,上面用稍显潦草但有力的毛笔字写着:

        “…余遍览群书,访遍同道,欲究物之灵性本源。然《鉴古》重神意,《斫玉》专材质,《辨伪》述技巧,皆有所偏。吾欲融会贯通,另录一谱,专述‘物灵’之性,之气,之变,之名…姑妄称之《物灵谱》罢!然天地浩瀚,物灵无穷,此谱永无完稿之日,唯待后来者续之…落款处只有一个简单的记号:”?“。”

        《物灵谱》!

        陈墨白捧着这沓散页,手都在微微颤抖。

        原来是这样!《鉴古心经》是总纲心法,《斫玉录》是专精玉器材质与工艺,《辨伪杂录》是破解造假技巧,而这本《物灵谱》,则是前辈高人对“物之灵性”本身的基础研究和感悟笔记!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一套体系!

        这位署名“?”的前辈,绝对是一位奇人!他或许没有将能力系统化到《鉴古心经》的高度,但他这种从实践出发、记录最原始感知的方式,恰恰给了陈墨白另一种视角的启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