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就瞎琢磨…”

        “哼,琢磨是好事。”金三钱慢悠悠地说,“这行当里,是有那么些人,练就了一双‘慧眼’,或者叫‘毒眼’,打眼一过,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不过那都是几十年功力喂出来的,还得是天生的胚子好。怎么?你小子最近感觉眼神好使了?”

        陈墨白不敢透露《鉴古心经》的秘密,含糊道:“就是偶尔…感觉好像比以前敏锐了点。”

        金三钱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也不再追问,只是说:“眼神好是好事,但别忘了,这眼睛看到的东西,有时候也会骗人。最高明的做局,做的就是个‘眼缘’,让你一看就觉得对,一摸就觉得好,其实里头全是坑。所以啊,功夫到了,心也得跟着到。心不到,眼再毒,也容易栽跟头。”

        他顿了顿,像是想起什么,补充道:“尤其是那些…看着完美无瑕,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的东西,更得留十二个心眼。有时候啊,太完美本身就是破绽。老祖宗造东西,那是用的,不是供着的,哪能一点岁月痕迹都不留?除非…那痕迹也是人‘做’上去的。”

        陈墨白听得连连点头,这话和金爷之前点他的“合乎情理”如出一辙,也暗合了《鉴古心经》里更高境界对“洞察虚妄”的要求。

        离开杂货铺时,陈墨白感觉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了。这“触灵”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感知更清晰、更省力,更重要的是带来一种对器物、对背后人心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判断。

        他揣着这点心得,又跑到琉璃厂地摊上实践。他现在不再轻易上手,而是先远远站着,凝神静气,尝试用初步练就的“感气”功夫去观察。

        嘿!还真让他看出点门道!

        有些摊子上的东西,远远看去就感觉“气”很杂很乱,透着股新仿的浮躁;有些摊子则能感觉到一两件东西散发着温和醇厚的“老气”。

        他走到一个感觉“气”还不错的摊子前,蹲下身,假装随意看着,目光落在一件看似普通的青花小罐上。他没上手,只是集中精神去“感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