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即按照书中最基础的“凝神篇”尝试起来。盘膝坐下,眼观鼻,鼻观心,调整呼吸,意守丹田,努力将纷杂的念头排除…
起初很是艰难,脑子里跟跑马灯似的,各种杂念纷至沓来。但他性子里有股韧劲,加上之前被“手感”折磨得够呛,极度渴望能控制它,便咬牙坚持。
不知过了多久,他渐渐感到心绪平复下来,呼吸变得绵长,身体里似乎有一丝微不可察的暖流,随着呼吸缓缓流动。
他睁开眼,拿起手边一只普通的民国粉彩小碗,集中精神,按照书中所说的“气随指走”之法,将意念集中于指尖,轻轻触摸碗壁。
这一次,感知到的画面不再像以前那样汹涌杂乱,而是变得清晰、舒缓了许多。他能看到工匠在拉胚,看到画师在勾勒花纹,看到它被摆上货架,被一户普通人家买走,日常使用…信息流温和而有序,不再冲击他的大脑。
结束感知后,只是略微感到一丝疲惫,远不如之前那般难受!
“有用!真的有用!”陈墨白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这《鉴古心经》简直就是给他黑暗中的摸索点亮了一盏明灯!
接下来的日子,陈墨白的生活有了奔头。白天在“产业园”里继续装鹌鹑,埋头干活,实则暗中观察,记录线索。晚上回到博古斋,就反锁店门,如饥似渴地研读《鉴古心经》,练习里面的凝神、调息、感知法门。
他发现,随着练习的深入,不仅感知能力变得更加可控,连带着精神头都足了不少,白天分类那些残器时,效率也无形中提高了不少。甚至偶尔能极其隐晦地感知到阿杰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冰冷、算计的气息,让他能提前警觉。
他还尝试着去感知金三钱给他的那把破紫砂壶。这一次,感知到的画面更加清晰:这壶确实是民国一位名手的作品,因为壶嘴磕碰,被主人嫌弃,辗转流落,最后被一位老人用来种了几年水仙花,根须都盘踞在了壶内,才变得如此落魄,最后换了两包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