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墨尘的借鉴

        云芷掀起的改革风暴,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其涟漪远不止于明面上的粮草、田亩与新军。她那套冰冷、高效、极度理性化的管理哲学和具体方法,正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并改造着小镇体系的每一个角落。而其中受影响最深、学习最快、应用最悄无声息的,莫过于一直冷眼旁观、心思深沉的墨尘。

        墨尘手握两大权柄:对内监察法纪,对外谍报探查。这两个系统本就强调隐秘、效率与控制,与云芷的理念存在天然的契合点。起初,他对云芷那套看似繁琐的“标准化”、“流程化”嗤之以鼻,认为谋略与律法更需要灵活和权变,而非死板的条条框框。

        然而,随着云芷一项项措施落地生根,并展现出惊人的成效——账目清晰了、库房有序了、新军成型了、甚至连田赋都大幅增加了——墨尘那实用主义的内核开始发挥作用。

        他不再简单地忌惮或排斥,而是开始以一种极其隐蔽的方式,观察、分析、并尝试借鉴云芷的手段。

        他的谍报系统最先感受到变化。

        以往,外围探子传回的信息五花八门,真伪难辨,全凭探子个人能力和口述,记录也杂乱无章。墨尘虽能凭经验判断,但效率低下,且易遗漏关键信息。

        现在,他模仿云芷的“标准化表格”,设计了一种加密的“情报摘要单”。要求探子必须按固定格式填写:时间、地点、人物(数量)、事件、情报来源可靠性评估、后续跟进建议。虽然探子们叫苦不迭,但反馈回来的信息顿时变得条理清晰,便于快速归档、交叉比对和优先级排序。情报分析的效率大大提升。

        他还借鉴了云芷的“流程化管理”,规定了不同等级情报的传递路径、响应时限和负责人,避免了重要情报被积压或误处理。甚至引入了简单的“绩效考核”,对提供高质量、高价值情报的探子给予额外奖励,对敷衍了事者则进行惩戒,激发了探子的积极性。

        在对内监察方面,变化更为显著。

        以往执行法纪,多依赖墨尘的个人权威和下属的“心领神会”,弹性较大,也容易产生冤屈或纵容。

        如今,墨尘开始尝试制定更细化的“行为准则”和“量刑参考”。虽然远达不到云芷那种极致的数据化,但至少将常见的违纪行为(如巡逻脱岗、贪污粮饷、散布谣言等)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相应的惩罚范围,减少了随意性。

        他要求所有监察人员,处理事件必须填写“案件记录单”,写明事由、证据、涉及人员、处理依据及结果,并归档备查。这使得监察过程变得更加透明和有迹可循,在一定程度上也约束了监察人员自身的权力,减少了徇私舞弊的空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