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国子监顶着他们陛下金口玉言发布的高压政令,率先推行起了学堂体育课。

        好在陛下没有一味模仿天宫,而是从大梁的实际民情出发,在文举学堂增设了“射箭”、“骑马”以及“蹴鞠”这三门体育课。

        每天两节,分别放在早读前和下学前。前者类似早锻炼,后者类似放学前的体育活动课。

        至于地方官学、民间书院,则根据学子年龄不同,增设相应体育课。

        幼童的学堂,只开设模仿天宫大课间的“广播体操”和“蹴鞠”;

        年岁大一点的学子,加入了与本国国情匹配的“射箭”、“骑马”。

        也就是说,“蹴鞠”是从国子监到民间大大小小的书院、学堂唯一保留的体育项目。

        一方面因为它体积小,场地也不做要求,只要有球,随时随地都能踢一场比赛。

        不像射箭、骑马,不但需要专门的场地,弓箭、马匹也不便宜。

        而蹴鞠的成本可高可低,高门大户,用羊皮缝制蹴鞠;

        底层百姓没这个条件,用竹篾编骨架、稻草填充包裹,也能踢。

        当然了,学堂增设体育课,初期还是遭到不少人抵制的,抵制群体大部分是底层百姓,无他:穷给闹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