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长方形的车厢,下面装着四个巨大的木轮。车厢前部,画着一个缩小版的“锅炉房”和“蒸汽机”,通过齿轮和连杆,连接到后方的两个驱动轮上,车厢顶部,还画着一根小小的烟囱。

        “看,”沈桃桃指着草图,语速飞快,“这就是‘蒸汽车’!也叫……‘公共汽车’。简称‘公车’。”

        “公车?”周莹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

        “对,公共的,就是大家一起坐的车。”沈桃桃解释道,眼睛亮得如同燃烧的星辰,“周莹姐,你想想咱们的镇北军城,建起来以后有多大?从最东边的居民区到最西边的军营,从北面的矿场到南面的暖棚。走路得半个时辰,甚至一个时辰,累不说,还耽误多少工夫。”

        她越说越激动,手指在草图上用力点着:“有了这个‘公车’,就不一样了。”

        “咱们在城里,规划好固定的路线,比如从驿站广场出发,往东走居民区,往西走军营,往北走矿场,往南走暖棚和工坊区,每隔一段距离,设一个‘站牌’,作为停车点。”

        “车上配一个司机,再配一个专门负责烧锅炉的,司机开车控制方向和速度。再配一个售票员,负责收钱……哦不,收工分,维持秩序。”

        “大家要出门,就到最近的站牌等着,看到‘公车’来了,招手上车付工分。告诉售票员你要去哪一站,到站了司机停车,你就可以下车,这样又快又省力,还不怕风吹雨淋。”

        “这车一次能拉十几号人,一天跑个十几趟,比走路快许多倍,省下的时间能多干多少活,多赚多少工分。”

        沈桃桃描绘着蓝图,仿佛看到了未来: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上,一辆冒着白烟的蒸汽车,慢悠悠地行驶着。车厢里,挤满了去上工的汉子,去学堂的孩子,去暖棚摘菜的妇人,大家说说笑笑,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站牌下,人们翘首以盼,车来了,有序地上车,下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