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数据室的理念交锋
临溪镇卫生院的数据室在办公楼三楼,窗户对着后院的菜园,下午的阳光透过玻璃,在满是线路的机柜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周雨桐抱着笔记本电脑站在门口,手里捏着一把钥匙——这是院长特意给她的,说“你要是真觉得系统有问题,就去查查,别让病人受委屈”。
她推开门,一股淡淡的灰尘味扑面而来。数据室里只有一台老旧的台式电脑,连接着方舟量子云的基层访问端口。周雨桐把电脑打开,屏幕亮起来的瞬间,弹出了“需工程师权限验证”的提示——她早上问过小林,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只有查看数据的权限,没有调取后台日志的资格。
“看来只能等他来了。”周雨桐坐在电脑前,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上面记着近一个月所有“AI诊断存疑”的病例,除了张建国、李奶奶和王大叔,还有两个儿童病例:一个3岁孩子的肺炎被当成了支气管炎,一个5岁孩子的过敏性紫癜被当成了普通皮疹。她把这些病例按时间排序,发现从两周前开始,这类“误诊”的频率突然变高了,像是有个开关被打开了。
“叮——”手机响了,是小林发来的消息:“张大爷血氧上来了,现在能正常说话了,他家属要给你送锦旗呢!”周雨桐嘴角弯了弯,回复“不用送锦旗,让大爷好好休息”,心里的紧迫感却没减——要是再晚发现几天,说不定会出人命。
就在这时,数据室的门被推开,上官宇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双肩包,肩上还挎着刚才那个银色平板。“你怎么在这儿?”他有点惊讶,随即反应过来,“你想查后台数据?”
“是。”周雨桐把笔记本递给他,“这是近一个月的存疑病例,从两周前开始,AI对疑难病例的诊断准确率突然下降,而且都是‘刻意忽略关键病史’的情况。我想看看后台日志,是不是数据同步出了问题。”
上官宇接过笔记本,翻看着上面的记录——每一个病例都标了日期、症状、AI诊断结果和实际诊断结果,旁边还有周雨桐手写的分析,比如“AI忽略了患儿的湿疹病史,导致过敏性紫癜误诊”“李奶奶的胃癌家族史未被纳入诊断参考”。他的手指在纸页上划过,突然停在一个日期上:“两周前?正好是方舟系统进行月度更新的时间。”
“月度更新会影响诊断算法吗?”周雨桐问。
“正常情况下不会,更新只是修复小BUG,优化数据传输速度。”上官宇打开自己的平板,连接到数据室的台式电脑上,输入了工程师权限密码。屏幕上跳出了方舟系统的后台界面,他点开“医疗板块日志”,拉到两周前的更新记录——更新日志显示“一切正常,无算法调整”,但在更新结束后,有一条“匿名IP访问记录”,时间是凌晨3点,访问权限是“高级管理员”,操作内容是“调整诊断阈值参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