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站在巨大的电子白板前,上面用红线勾勒出七起死亡案的时间序列。
每一次“残响”被激活,周振国的尸体出现新的异变后,一个看似无关的细节便会随之浮现。
在案发地附近一公里内,总会有人在信箱、门缝,甚至车窗雨刮器下,发现一封匿名的信件。
信的内容各不相同,都是些没头没尾的告别语,诸如“等我回来”、“此生无悔”、“勿念”之类。
笔迹也千差万别,时而娟秀,时而潦草,模仿着不同人的口吻。
唯一的共同点,是纸张。
所有信件都使用了一种质地粗糙、泛着淡黄色的古法纸。
沈默将样本送去物证科,报告很快回来:纸张由竹纤维与骨胶混合制成,是民国时期一种廉价但坚韧的信纸。
更关键的是,当物证科的同事按照沈默的特殊要求,对纸张进行高精度荧光反应测试时,一个惊人的结果出现了。
纸张的纤维缝隙中,检测出了微量的铜离子与放射性元素锝99的混合残留物。
这两种物质的组合,如同恶魔的指纹,精准地指向了那枚铜袖扣和蕴含着“残响”的石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