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大宋文豪 >
        而后,众人又看向第二篇被贴上去的,也就是苏辙的文章。

        苏辙的这篇策论虽然不如其兄苏轼文采飞扬,但也不失为中规中矩的应试好文,可以说是论据充分、引经据典,整体结构很完整,而文辞也同样不俗。

        有了苏轼、苏辙兄弟珠玉在前,众人对于韩绛的评等标准,其实已经没什么争议了。

        苏轼的文章确实好,但他也确实自己写嗨了现编典故。

        对此,苏轼自己也马上就承认了。

        而按照规矩,写的再好也不能给他甲等。

        不然的话,以后写文章,大家全都是“沃兹基硕德”了,引经据典也就失去了意义。

        ——这是原则问题,韩绛肯定不能含糊。

        后面林希和章惇的文章,果然也就是与苏辙文章的水平在伯仲之间,都是那种“很不错但不够完美”的应试文章。

        而当章衡的文章被张贴出来,阁内外的目光瞬间聚焦其上。

        到了这篇被评为“甲下”的文章,明显就比林希和章惇的水平要高出一筹了。

        “赏所以劝善,非市恩也,续天地生养之机;刑所以惩恶,非立威也,补圣人教化之阙。故《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其旨非在宽猛,实乃体天心之不忍,尽人事之精微,此忠厚之本源也。”

        章衡开篇便以精炼之语点破刑赏本质,将刑赏从简单的奖惩工具,提升至“续天地生机”、“补圣人教化”的宏大层面,赋予了其与天地造化、圣贤大道相呼应的神圣使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