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只要学识和创作能力还在,他永远都能写出来更新、更好的作品!
这种真才实学带来的底气,是文抄公一辈子都不可能有的。
——“天眼”失效又怎样?我凭硬实力考便是了!
内心既已安定,陆北顾的目光再次落回题目。
苏轼那篇原文的核心立意便是以尧舜禹三代圣王为典范,阐述治国者当本于仁心,体现“忠厚”的仁政精神,其文气势恢宏,纵横捭阖,以史为鉴,直指人心。
而陆北顾则早就打算另辟蹊径,他要写一篇同样精彩,甚至在某些层面更具穿透力的策论,为蜀地正名,也为自己一贯的理念发声。
笔尖饱蘸浓墨,悬于纸上。
陆北顾沉心静气,脑中电光火石般最后梳理了一遍,随后落笔,一行行雄健有力的楷书在素笺上铺展开来。
因为早有准备,所以陆北顾是第一个写完的。
停笔交卷之后,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对面。
章衡眉头微锁,笔走龙蛇,沉稳依旧,但速度明显不快,章惇则截然不同,下笔如飞,那股锐利之气几乎要破纸而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