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完《公羊传》的三道题,接下来是出自《左传》的三道题。
这三道题在陆北顾看来,难度不算低,但也没有特别难的那种。
“《左传》载‘昭公十二年,南蒯筮得‘黄裳元吉’,子服惠伯曰:‘供养三德为善。’杜预注谓三德乃《洪范》‘正直、刚克、柔克’。然南蒯终以叛败,穆姜遇‘元亨利贞’而自知无德不免。卜筮吉凶与德行修省孰为本?‘三德’之养,当在龟策耶?在躬行耶?试析左氏此载之深意。”
“《左传》载‘襄公二十九年,季札闻歌《小雅》,叹曰:‘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而王通《中说》反谓:‘《小雅》乌乎衰?其周之盛乎!’一诗而判盛衰,二说何以相悖?《小雅》‘怨诽而不乱’之旨,当何以通季札、文中子之歧?”
“《左传》载‘昭公七年,孟僖子病不能相礼,遗命二子师事仲尼。夫子称:‘能补过者,君子也。’然僖子之悔在其将死,仲尼之圣时人莫识。补过之善,贵在早悟耶?抑在终行耶?观僖子‘没世而功彰’,于圣人待世通恕之道何所启?”
第六道题,陆北顾以那句著名的“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作为了结尾。
答完了墨义题里《公羊传》和《左传》的部分,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陆北顾稍作停顿,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手指,随后将目光投向《穀梁传》部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剩下四道出自《穀梁传》的题目,全是高难度,没一个白给的。
这就把嘉祐二年礼部省试的墨义,整体难度拉到了一个超出想象的程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