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孤傲自持,却也明事理,陆北顾的时务策,把团队从失败的边缘拉了回来,而今日之史论,更是决胜关键。
随后,陆北顾转向了此间真正重量级的人物,欧阳修。
“此论乃有感于史,亦忧于今,愿以此愚见,就教于方家。”
欧阳修捻着胡须,看着陆北顾,他的嘴角噙着一抹极淡的笑意。
——这是一柄绝世好剑。
这把剑锋芒已露,而它指向的,正是那积弊已深的太学文风,以及其背后盘根错节的选才积弊。
陆北顾今天的这篇《仲达论》,对于欧阳修来讲,不仅仅是证明了学古文体的年轻人可以强于学太学体的年轻人,就文章本身的内容而言,还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
因为,陆北顾《仲达论》,其关于“九品中正制导致曹魏后期权臣必然出现”的内容直接给他即将推动的科举改革、文体革新,送上了一份无可辩驳的理论基石!
太学体作为大宋选才制度的标准文体,已经十余年了,而这十余年间的四次科举里太学出身的进士,也出现了明显的抱团现象。
再发展下去,谁能确定,不会导致朋党盛行,以至于司马懿那样的权臣再度出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