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醒了之后的仁宗怎么想?
总而言之,这件事情极为扑朔迷离,仁宗已经起了罢相的心思。
还好枢密副使王尧臣当时心眼多,作为跟文彦博、韩琦、包拯的同届进士,他悄悄提醒文彦博让刘沆在文书上也签名,并且把原件保留了下来,文彦博这才得以洗脱罪名。
不过,经此一遭,文彦博和刘沆也算是彻底撕破脸皮了。
陆北顾点点头,恭敬道:“学生知道了。”
他略一沉吟,又问道:“那恩师在庙堂之上,可有不睦之人?学生初涉此地,定当格外小心谨慎,留意言行,免得无意间给恩师惹来麻烦。”
赵抃捋须,坦然道:“你是聪明人,为师也没什么好瞒你的。若论私仇,确是没有,但公怨么”
他顿了顿,说道:“倒是有两位,一位是刘沆,另一位则是知谏院的范镇。”
陆北顾的脸上露出探询之色:“哦?敢问恩师,这公怨因何而起?”
“皆因这御史台的职责所在。”赵抃解释道,“先说与刘沆的纠葛,根源在于他本人便与御史台势同水火。”
“这又是为何?”陆北顾追问。
“当年他主持温成皇后(张贵妃)丧仪,因行事不够检点,被天下人讽为‘刘弯’——市井间称卖棺材者为‘弯’,暗指其从中渔利。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御史台职责所在,自然群起弹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