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开封城里还有不少私人小报在流传,以供没有资格邸报的平民了解大宋的时事,而官员们其实也养成了先看小报再看邸报的习惯。
“昨日点你之弊,在于实务未深,行文之‘度’未精,今日便以不久前一件震动朝野之事为例。”
宋庠拿起邸报,翻到朱笔圈注处,念了起来。
“嘉祐元年四月,李仲昌等人堵塞商胡口黄河北流河道,使河水导入六塔河分洪河道,因河道狭窄不能容纳以至于决口,洪水肆虐,淹没民田、庐舍无算,溺毙人畜甚众,朝廷耗费巨万、征发民夫上万之工程,甫成即溃!”
六塔河工程吗?这确实是紧跟时事了。
陆北顾虽未亲历,但这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他在来开封的路上,就听人聊到过。
此工程由刚拜相不久的文彦博、富弼力主推动,旨在分泄黄河水势,减轻京东水患。
当时其实有两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河北转运使周沆提交的,疏通和加固现有的河道,需要柴草一千六百四十五万束,人工十三万人,耗时五年;第二个方案是李仲昌提交的,堵商胡口把黄河分流到六塔河,需要柴草三百万束,人工一万人,耗时一年。
李仲昌是治河专家李垂的儿子,李垂曾上《导河形胜书》,而李仲昌又曾在工部任职多年,有着丰富的工程经验,所以文彦博和富弼权衡利弊之后,选择相信了他。
一方面是从钱上考虑,大宋财政危机非常严重,而李仲昌方案明显更省钱,完工时间也更快,能一年时间就做出政绩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