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

        孙健打开试卷,三张试卷,二道题目,理解和作文。

        四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六十分),作文题目是给母亲写一封家书(二百个字以内,四十分)。

        这大概就是高考英语理解和作文的水平,对孙健与外科学原版教材和英文杂志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外科学教授来说,就像一个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看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稍微一扫,一目十行,提起钢笔,五个正确答案就出来了!再一扫,第二篇理解的五个正确答案也出来……十分钟不到,四篇理解的正确答案出现在卷面上。

        坐在靠椅上监考的王老师眼前一亮。

        孙健不假思索,提笔就写起了家书,心里无数次思念母亲,无数次与母亲自言自语,第一次用钢笔写出来,眼眶发热,一手漂亮干净的英文出现在卷面上,五分钟不到,二百字多一点的一封家书出现在纸上。

        “王老师,我答完了!”

        孙健写上名字,站起身来,走过去,双手将试卷交到王老师的手上。

        王老师接过干净的卷子,题目就是她出的,她用英文打字机打印的,标答就在他脑海里,一扫就知道二十个答案全对,一封家书写得真挚感人,短小精悍,面颊有些发热,她的英文书法远远赶不上孙健的,家书也写不了这么好。

        “孙健,你经常学英语?”

        王老师的心中起了波澜,老师怎能比学生差?一口流利的英式英语脱口而出。

        “当然!王老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